分钟级快充和万次循环充电--我国固态电池重大突破
编者按:近几年,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等先进电池及储能均成为发展异常迅猛的战略新兴产业。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大量用到各种胶粘材料,必将带动胶粘剂、胶粘带、胶膜等材料高速发展! 粘接资讯近期将重点关注并报道国际国内先进电池和储能行业的重磅动态新闻,积极推动国内电池和储能用胶的发展。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固态电池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北京大学的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解质材料,造出的新型全固态锂硫电池有望实现分钟级快充和万次循环充电,最新学术论文已经发表在了《Nature》上。
其技术路线实现了快速固固反应速率和高循环稳定性,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团队研发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表现出超快的充电能力:电池在2C倍率下释放出1497 mAh g⁻¹的高比容量(以硫质量计算,下同);即使以20C超高倍率充电时,其容量仍可达到784 mAh g⁻¹。此外,原型电池在25 °C下,以5C倍率循环25000次后,仍具有80.2%的初始容量,具有绝佳的循环寿命。相较于当前主流的锂电池,这种固体电池技术一旦落地,对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汽车等都有着深远影响。
熟悉这种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区别。液态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主材组成。而半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就是介于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之间,带有少量液态电解质的电池。全固态电池则是将液态电解质换成固态电解质的电池。相比于传统的液态电池,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更高。理论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液态电池的10多倍,充电速度也能提高数十倍。
基于硫正极和锂负极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具有高比能量,且其适中的电位不会导致固态电解质过度副反应,充电时不会释氧,有着更高的本征安全性。然而,全固态锂硫电池中的固固硫转换反应,只能在固态电解质、活性材料和碳之间的三相边界发生,反应动力学缓慢,导致电池的速率性能和循环寿命较差。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庞全全团队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玻璃相硫化物LBPSI电解质材料,该类电解质用于锂硫电池中,不仅作为硫正极内部的超离子导体,而且本身含有氧化还原反应速度超快的碘,对硫的固固转化反应起到氧化还原介导的作用,从而激活原本难以进行的固态电解质、硫化锂两相界面反应,显著增加了活性位点的密度,实现快速固固硫反应动力学。团队利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研究了电池中碘的氧化还原现象,证明了随着电池的充电,正极内部的碘单质和三碘阴离子物种显著增加,即氧化产物为碘单质和三碘阴离子。在放电后,与充电状态相比,碘单质和三碘阴离子物种的数量减少,表明可逆的碘氧化还原行为。
基于这种氧化还原介导策略,全固态锂硫电池表现出超快的充电能力。电池在2C倍率下释放出1497 mAh g⁻¹的高比容量(以硫质量计算,下同);即使以20C超高倍率充电时,其容量仍可达到784 mA h g⁻¹。此外,原型电池在25 °C下,以5C倍率循环25000次后,仍具有80.2%的初始容量,具有绝佳的循环寿命。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粘接资讯,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及图片、字体等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