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突破:6分钟快充,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清华大学一项突破让固态电池“快充与寿命兼得”,电动车充电比加油还快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想象一下,电动汽车充电仅需6分半钟就能从10%充到80%,续航高达1200公里,冬天再也不会“趴窝”,而且永远不用担心电池起火。这并非科幻电影,而是固态电池技术为我们描绘的即将到来的现实。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贺艳兵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固态锂金属电池构建出“外柔内刚”的梯度结构,一次性解决了快充与寿命不能兼得的行业难题。
01 技术突破:解决核心痛点
固态电池一直面临“快充与寿命不可兼得”的困境。在传统固态电池中,电池内部的“保护膜”虽然坚硬但很脆弱,一旦破裂,不仅会拖慢充电速度,更会导致短路等问题。
清华大学与天津大学的联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塑性富无机SEI”的设计理念,开发出兼具优异机械性能、锂离子传输性能和梯度亲锂/疏锂特性的新型塑性SEI
这项技术如同为锂金属负极表面穿上“塑性铠甲”,大幅提升了固态电池在大电流密度下和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实践结果显示,穿上“塑性铠甲”的固态电池表现惊艳:在-30℃的低温环境中,电池仍能稳定循环7000小时以上,这将彻底解决北方电动车主的“冬季续航焦虑”。
02 商业进程:产业化加速落地
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远超大多数人想象。中信证券研究显示,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总出货将超700GWh,其中全固态电池超200GWh。
中国厂商在全球范围内正实现“弯道超车与加速追赶”。中国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实现对欧美日韩的弯道超车,全固态电池也在加速追赶-。
国内企业目标是2026-2027年实现上车测试与小批量产,2030年商业化,这一目标已经追平日本。
今年,国内硫化物电解质的量产良率已稳定在88%,成本较去年下降22%——这是行业首次突破“良率85%+成本降20%”的商业化临界点。
03 产业链机遇:核心环节解析
固态电池的产业链各环节都蕴含着投资机会。
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心脏”,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4。国内企业中,清陶能源、中科院物理所的硫化物电解质已经进入中试,良率达88%。
正极材料决定了能量密度上限。富锂锰基能量密度是三元的1.5倍,是固态电池的核心正极材料-4。国内企业如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已经实现富锂锰基的量产。
设备环节同样关键。全固态电池的生产设备较液态电池发生较大变化,前段工序中,传统的湿法电极工艺变为备选项,干法设备+电解质热复合成为关键。
04 概念股梳理:核心企业一览
固态电池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正迎来发展机遇:
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凝聚态电池已供货蔚来ET9、小米SU8;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国轩高科:硫化物“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通过安全测试;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计划2026年量产。
辉能科技:全球首发第四代技术“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其固态锂电池已实现“全功能、全应用、可量产”的商业化落地。
上海洗霸:唯一LLZO氧化物电解质吨级量产企业,成本低50%,主导国标;同时整合硫化物技术。
光华科技:唯一硫化锂量产企业,纯度99.9999%,成本20万元/吨;产能300吨/年,可扩至3000吨。
随着2026年临近,半固态电池将在消费、动力、储能等领域开始放量,全固态电池也将开启装车验证。
克罗地亚企业Rimac发布的固态电池包已在慕尼黑IAA Mobility 2025展会上惊艳四座,充电速度真正实现了“比加油还快”-。
技术进步从未停歇,当别人还在讨论电动车能否替代燃油车时,固态电池已开始定义下一代电动车该有的样子-。
声明:文章来源于股得理安。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参考。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